绿,是自然山水与美好生活的共同底色,它孕育万物,又承载幸福,如何守护绿水青山是时代给予每个人的答卷。作为国有大型金融机构,中国人寿将绿色金融作为服务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重要力量,充分发挥综合金融优势,助推实现“双碳”目标,为“绿水青山”不断注入金融活水,持续“碳”寻绿色发展之路。
守护:“碳汇”创新为产业发展“护航”
江河湖海、绿野山川,美丽丰富的生态环境需要多样的守护。
为不断满足绿色金融产品供给,增加产品服务种类和保障范围,中国人寿围绕服务保障“双碳”目标推进,将卫星遥感、气象等大数据广泛应用于森林、海洋、湿地等“碳库”产品创新和理赔服务,以绿色金融守护绿色产业发展。
碳汇是指通过植树造林、植被恢复等措施,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从而减少温室气体在大气中浓度的过程、活动或机制。中国人寿与政府、行业、科研机构等合作论证,分析不同领域的固碳能力,中国人寿集团成员单位广发银行落地首笔林权质押贷款业务、首笔“竹林碳汇+绿色保险业务”、首笔“碳汇质押+融资担保”绿色农业贷款业务等;中国人寿财险公司全国首创海洋生态植被救治保险(互花米草防治专用)、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保险,进一步丰富碳汇保险品类,拓宽碳汇保险服务领域,实现森林、草原、海洋等生态系统碳汇全覆盖,填补了我国多个生态系统碳汇保障的空白,为金融保险行业助力实现“双碳”目标提供了示范案例。
2023年,中国人寿绿色保险风险保障金额达12万亿元,阶梯式、多样化的碳金融创新,正以金融之光点亮自然之绿,在绿色大地缓缓书写和谐共生的答案。
驱动:绿色投资为行业转型“赋能”
一排排光伏板、一座座风电站,在自然的呼吸中,见证了绿色能源化为繁荣的景象。
为重点支持低碳、循环、生态领域融资需求,中国人寿发挥保险资金长周期优势,通过参与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基金等形式,从顶层设计、投资决策、风险管控、科技赋能等多个方面入手,推动公司绿色投资的能力建设和实践探索。
截至2023年末,中国人寿绿色投资存量规模超4800亿元,打造风电、光电、水电、新能源等领域标志性绿色项目。例如,中电投张北中宝风电、中核潍坊风电、日光城云南永仁光伏电站、青海黄河水电、白鹤滩水电站、乌东德水电站、溪洛渡水电站等,助力能源结构转型。
在实践道路上,中国人寿ESG和绿色投资理念逐渐深化,进一步推动保险资金绿色投资实践走向深入。集团旗下寿险公司将支持绿色金融列为战略资产配置的重点投资领域;广发银行完成《公司客户环境和社会风险分类指引》等,不断健全和完善绿色金融管理体系;资产公司制定《ESG/绿色投资管理办法(试行)》《ESG评级管理办法》,实现可持续投资理念和方法在全流程的整合,加入中国气候联合参与平台并成为创始会员机构;财险公司将绿色投资写入《投资管理制度》等基础性制度中,强化落实要求;养老险公司制定《ESG权益投资管理办法》;国寿投资公司制定《ESG投资管理指引》,明确在投资决策流程各环节中纳入ESG相关要求。
与此同时,中国人寿集团成员单位广发银行不断加大对绿色产业的信贷投放力度,实施精准化投放,绿色信贷业务占比增速显著,绿色金融创新产品体系不断完善,“贷”动经济向“绿”而行。截至2023年末,广发银行绿色信贷余额超1500亿元,持续不为绿色产业打开绿色通道,驱动新技术驶入快车道。
融入:绿色运营为“双碳”目标助力
一条路、一张纸、一盏灯,唯有积极躬身绿色实践,将绿色理念融进业务和日常,以数字创新推动业务降碳,方能用点滴行动浇灌绿色花朵。
中国人寿为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制定气候变化应对体系,从治理、战略、风险识别、指标和目标四个维度完善相关工作方案,充分识别气候变化带来的机遇,并融入日常管理,真正让绿色发展、低碳生活和健康人文理念渗透到每个细节。
植入绿色基因,坚持数字化之路。集团旗下寿险公司实现个人业务的无纸化投保率达99.99%、财险公司车险电子保单覆盖率99.55%、广发银行绿色低碳卡与用户共同开启“绿色+”生活等。中国人寿不断加强科技运用,积极推进绿色销售和运营体系建设,降低资源消耗,实现销售、运营全流程电子化线上化。无数微小的“一”,正逐步汇成就宏大的“亿”,绿色版图正在每个人的指尖拓展。
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行的理念引领下,中国人寿将坚定不移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始终践行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在保险、投资、银行等领域深挖绿色金融潜力,持续将“绿色基因”深度融入公司高质量发展,精心识绿、用心助绿、耐心护绿,着手低碳未来的实际,照亮绿色未来的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