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惠保险将在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助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等方面扮演关键角色。
近期召开的银保监会2023年工作会议要求,大力发展普惠金融。在此之前,银保监会还在业内印发《关于推进普惠保险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意见》)。
业内人士表示,相较于传统意义上的普惠保险产品,《意见》中普惠保险的产品范畴更广,这将推动市面上的普惠保险产品扩容。在推进普惠保险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如何进行产品创新、丰富产品体系成为保险公司亟待突破的关键问题。
《金融时报》记者从中国人寿寿险公司了解到,截至2022年11月底,该公司普惠金融业务(不含政保业务)承保老年客户1.33亿人次,提供风险保障7.53万亿元;承保乡村人口2.93亿人次,提供风险保障27.54万亿元;承保残疾人1045万人次,提供风险保障4074亿元。
在丰富普惠保险产品体系方面,《意见》提出,提高农民和城镇低收入群体保障水平,具体包括支持保险公司继续做好大病保险和长期护理保险承办各项工作等内容。
2012年,青海省在全国率先启动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工作。作为承办保险公司之一,中国人寿寿险公司为海南、黄南、果洛和西宁三州一市近230万城乡居民提供大病保险服务,助力实现“基本医保+大病医保+医疗救助”一体化服务。
据了解,截至2022年底,中国人寿寿险公司在全国承办200多个大病保险项目,覆盖近3.5亿城乡居民,近80%的项目设置扶贫倾斜责任。2013年至2022年底,中国人寿寿险公司承办大病保险项目累计赔付金额1600多亿元。
中国人寿寿险公司表示,通过承办大病保险,促进提升了基本医保的管理水平和运行效率。“基本医保+大病保险”的保障设计,也有效缓解了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为提升群众风险保障水平做出积极贡献。
另据了解,在参与长期护理保险试点方面,截至2022年底,中国人寿寿险公司累计承办长期护理保险项目58个,覆盖2700多万人。
依据《意见》,普惠性质的保险是面向广大人民群众和小微企业提供的公平可得、保费较低、保障适度的保险产品和服务,除上面提到的大病保险和长期护理保险外,还包括城市定制医疗保险、税优健康保险、专属商业养老保险、农业保险、出口信用保险等,以及保费或保额相对较低的意外伤害保险、健康保险、人寿保险、财产保险等保险产品和服务。
在城市定制医疗保险方面,截至2022年底,中国人寿寿险公司城市定制型商业医疗保险已累计落地100多个项目,承保人数超过2000万。
以中国人寿寿险杭州市分公司主承保的杭州“西湖益联保”项目为例,该项目面向浙江省本级和杭州市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没有年龄、健康状况、既往病史、职业类别等投保限制。作为商业补充医疗保险,“西湖益联保”重点保障大病医疗、医保目录外自费药品、诊疗项目、医用材料、恶性肿瘤及危重症创新药品等费用,同时关爱部分罕见病人群,实现与社会医疗保险紧密衔接,着重化解居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风险。
改善特定风险群体保险服务,也是推动普惠保险高质量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意见》提出,大力开发适合老年人群需要和支付能力的意外保险和健康保险产品,探索扩大对既往症和慢性病老年人群给予合理保障,着力满足高龄老年人保险保障需求;加大对妇女“两癌”、儿童先天性疾病、罕见病等的保险保障。聚焦建筑工人、快递骑手、网约车司机等新市民群体,开展相应的雇主责任险、意外伤害保险等业务。
据介绍,从产品面向的客户群体来看,目前,中国人寿寿险公司已形成面向农民的“乡村振兴”系列产品,提供意外身故、意外伤残、疾病身故、重大疾病及医疗等全面保障;面向老年人的“夕阳红”“夕阳保”“银龄安康”系列产品,形成覆盖多种保障责任的产品体系;面向新业态从业人员的“新业态”系列产品,提供意外身故、意外伤残、意外医疗等责任,并额外针对骑行导致的意外、机动车导致的意外、骨折和猝死提供保险保障;此外,还有面向女性的“女性安康”“关爱女性”系列产品,以及面向儿童的“乐学无忧”系列产品等多个产品体系。
中国人寿寿险公司表示,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继续积极响应国家、行业政策号召,不断完善普惠保险产品体系,丰富公司多层次产品体系建设,满足客户差异化的保险保障需求,助力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和健康中国建设全面推进,切实守护好人民美好生活。